照顧幼兒首先要關注三個重點:均衡營養、充分運動及充足睡眠。正常的情況下孩子們的體力比不上成年人,經過一整的遊戲和運動會消耗體力,就很容易入睡而不會失眠的。如果孩子總是玩到半夜不睡覺,多半是家裡還未營造出睡覺時間到的氣氛,也可能是白天睡覺時間過長,或者沒有讓寶寶從小就養成定時上床睡覺的生活習慣。
其實爸媽要陪伴孩子建立生活作息的規律性,不僅能讓照顧小孩的任務變得更輕鬆;最大的好處是有助於幼兒的成長發育。因為生長激素受腦下垂體產生的生長激素調節,也受到性別、年齡和晝夜規律的影響,在睡眠狀態下生長激素分泌會增加,而人體生長激素的分泌在晚上十一點至凌晨兩點分泌最多。如果孩子長期日夜顛倒,打亂正常的大腦運作節奏將會影響成長發育,所以孩子實在是不適合熬夜的。
通常晚上的睡眠不是一直處在熟睡狀態的,睡覺前後會經過入睡階段、淺睡階段、深睡階段和持續深睡階段。小孩在入睡階段開始呈現兩眼無神、肌肉放鬆的狀態,這時候如果受到燈光或聲音刺激就會重新啟動興奮的神經,如此一來又得要重新調整一次精神狀態才能再入睡了。
如何讓孩子養成定時睡覺的習慣?
建議家中有幼兒的爸媽在每晚固定時間,最好能暫時放下手上的工作和還沒做完的家事,您可以花十五分鐘陪孩子做睡覺前的準備,包括:檢查孩子刷牙是否做好?陪孩子說一段故事或聊天,設法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然後關掉房間的電燈讓孩子安靜躺到床上睡覺。
如果孩子還沒養成固定的睡覺習慣,爸媽最好也能耐心等待孩子熟睡後再繼續忙,請不要光教孩子自己去睡覺,而大人還依然在製造聲音或混亂的場景。
有規律性的重觸壓
有時孩子也會在睡著之後突然出現驚嚇的動作(還可能哭出聲音或說話),看起來好像被嚇醒一樣,但其實依然還在深睡的階段中,隔天睡醒後完全不會記得。睡眠中的「夜驚」(Night Terror)現象若是偶爾才發生不必過分擔心,幼兒的神經系統調節仍然在發育當中尚未成熟穩定,所以小孩比大人更容易發生夜驚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請不要輕易打開電燈,施予穩定而規律的重壓按摩達到安撫的作用,通常孩子也就能繼續睡著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