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在緊張時說話容易結巴,人們常忽略到說話流暢程度和神經系統之間有關聯性,而咬字發音的準確性、和口腔肌肉唇舌控制的程度有關。在許多講話發展較慢的孩子身上,發現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是偏食和挑食的比例偏高,照顧者必須留意孩子飲食的多樣化,讓孩子有更多的咬合咀嚼練習。
幼兒早在還不會開口講話之前,大多已經能夠聽懂大人所說的簡單指令。十個月左右的小寶寶會用搖頭或揮手的動作來表示「不要」,生理發育還不成熟所以只能發出單音而不會說話。因此我們可以明白,孩子說話是否會結巴,並不只是因為情緒緊張所引起的。語言發展的過程需要很一到兩年,從孩子能聽見聲音、聽懂意思,還要可以開口講話,能正確回答大人的問題⋯⋯,這一連串的過程是需要耐心等待的,一點兒也急不得。講話時會中斷,需要再想一想的孩子本身就會著急,爸爸媽媽可以和緩的做一次正確的示範,指導的原則是說一次對的話讓孩子記住,而不是糾正或取笑孩子說話時的口急狀況。
增進表達流暢度的三個祕方:
①、大腦反應訓練增加孩子遊戲運動的時間,同時啟動孩子視覺、聽覺和身體運動的能力,例如讓孩子連續拍球數數、配合跳躍節奏唱歌,類似的活動可以促使大腦進行快速的整合性反應,對於腦子思考和說話速度無法同步執行的孩子特別需要。
②、增廣知識見聞孩子說話時感到詞窮,或者當下不知道如何形容時,也會產生結巴或中斷的情形。平時可以讓孩子透過閱讀或生活體驗累積常識,在其他人聊天時才能有豐富的知識可以舉一反三。
③、環境適應練習讓孩子習慣和家人以外的人相處,才能夠在陌生的環境中如同在家一樣輕鬆自在的表達。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