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當孩子的聽眾

 有些嬰兒天生具有很好的聲音模仿能力,能主動模仿大人聽到的聲音;學會開口說話的時間比較早,喜歡聽大人說話而且會主動發表見。幼兒語言發展比較好的特徵需要被大人欣賞才有機會進步,否則天生有語言學習天分也可能被忽略;遇到爸爸媽媽工作太忙無法一直回答愛發問的小孩,反而會覺得愛說話的小孩很吵,大人不想回答時甚至還會要求小孩乖乖聽話就好,限制小孩聽大人的話就好不要自己意見太多,反而會壓抑了孩子想要主動表達的內在動機。

自從3C產品普及之後,人和人面對面說話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們可以經常見到不管是大人或小孩在通勤乘車、聚會吃飯時間都忍不住會低頭玩看手機。在都市中生活步調緊湊的爸媽和孩子相處時間更少,親子兩代彼此的想法也能透過輕鬆的談話更加清楚,因此難得全家人能夠坐在一起聊天說話的時刻就顯得珍貴。

孩子學習說話時必須經常練習才能說的流暢,喜歡聽並不代表完全聽懂內容和詞句。許多家長常會擔心孩子不會寫作文,但卻不知道文字表達能力和語言發展也有關係。兒童的語言發展必須歷經「聽、說、讀、寫」四個階段。媽媽每天播放生動精采的有聲故事,不一定孩子長大後就會喜歡閱讀,更不能保證孩子和人交談時可以流暢表達自己的意心。

上小學後聽覺學習和視覺學習都很重要,如果錯過口說訓練和文字閱讀的學習經驗,孩子在書寫句子或文章時便會腸枯思竭還無法下筆。孩子入學之前的孩子最好能學會和其他人互動溝通,能聽懂大人的問題並且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不可中途打斷或批評

在孩子開始學說話的前幾年,爸爸媽媽要學習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經常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由於孩子的思考模式和大人的習慣不同,反應較快的孩子常會有天馬行空的創意和新點子,大人必先排除即定的思考模式,學習傾聽而不要太快批評而打斷孩子說話。若可以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說出自己的想法,有時我們還能驚覺原來小孩比大人更具有敏銳的觀察力。

想培養孩子具有自信大方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必須從小提供孩子獨立思考和完整的語言組織能力,平時鼓勵孩子明白和別人溝通的方式、掌握說話的時機,不要任意插嘴等等⋯⋯,當爸媽先學習當個熱情的聽眾,慢慢就能鼓勵孩子更樂於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經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