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經常以視覺、觸覺作為主要的觀察判斷和經驗累積的基礎,觀察力敏銳的孩子最容易看出不一樣男性和女性外表服飾和生理特徵的差異點,當孩子感到好奇自然會想多看一眼或忍不住伸手觸摸⋯⋯,這些都是幼兒在探索學習期的行為特徵。
大約在兩歲左右的孩子就能學會認同自己的性別,並且尊重別人,但這時候孩子還是沒有明確的性別概念。孩子看見新奇的事物總會特別好奇,異性和自己不一樣的長像當然也是其中一項,所以孩子對異性特別好奇是很自然的發展過程,如同孩子看見新玩具會伸手觸摸的原理一樣,所以只要平常心看待無須緊張。
通常孩子會對異性特別好奇,可能是生活當中出現的異性較少。兒童遇到不熟悉的人事物出現時,趨避反應都不一樣:依賴視覺學習的孩子通常在遠距離觀望而不主動接近;但需要透過多重感官經驗來學習的孩子就會想靠近研究,遇上這類型的孩子只聽別人說是不夠的,他們會忍不動手觸摸、仔細端詳⋯⋯。對大人來說,緊盯著別人看是失禮的,但孩子的動作只是出於好奇想明白:「為什麼和我不一樣?」
身體形象的認知發展在三歲左右形成。
孩子開始學說話時就可以教導他們認識自己的身體,在談話或遊戲時引導孩子觀察自己和爸爸媽媽有什麼不一樣?教孩子學習男生或女生是一種認同自己、認識他人的生活教育。
幼兒園階段的老師會使用掛圖或照片等輔助資料來讓孩子明白兩性外表及身體器官的特徵,人類成長的發展在每個階段看起來都不一樣,如同介紹動物、植物的生長相似,上自然課方式一樣的具體解說,孩子就能夠理解而不會再特別好奇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