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肯和陌生人說話的孩子常讓大人很尷尬,分明在家出門前再三交代見到人要打有禮貌,可是孩子每次見到陌生人就會放不開,爸媽還會為了是否要強迫孩子打招呼而爭吵起來。
如果您家寶貝也有這類情況請先別著急,因為有些小孩是因為緊張而表現失常,請不要責怪容易緊張的孩子不懂禮貌。這時候爸爸媽媽千萬不能火上添油,一再催促只會讓還需要調適的孩子更焦慮而說不出口。
一般孩子在一歲半已經可以叫爸爸媽媽,也可以模仿大人說出單音了。讓孩子叫阿姨,可以發出最後一個聲音。僅管還不會說話的小寶寶見到熟悉的人也能微笑,用表情和動作與別人互動溝通。如果孩子在家說話表達的能力並不差,只有在陌生人或陌生環境特別怕生,大致還在正常的發展階段當中。
爸爸媽媽或照顧的家人平時必須增加和寶寶說話的機會,經常教寶寶認識家中的物品,讓寶寶在二歲時能回答出「這是什麼?」、「這是誰的?」、「借我玩一下好嗎?」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在家和大人默契很好就沒什麼問題,「孩子不和陌生人講話沒事的呀,這樣才不會被壞人帶走。」遇到家長因為擔心安全而禁止孩子和陌生人講話時,我會提醒有可能會保護過度的家長改變一下教養的方式,因為寶寶長大後需要上學,當老師問話時必須可以對答如流,同時更要學習用說話和其他小朋友溝通協調,寶寶終究必須學會和別人分享,並且懂得爭取自己的權益。
因此,我們有必要多帶孩子出門參加社交活動,增加和陌生人相處的機會,即使寶寶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適應環境,大人也要耐心的鼓勵寶寶。請不要強烈逼迫容易緊張的孩子,否則更容易讓孩子焦慮不安而失常了。建議怕生的寶寶可以先看看別人在玩什麼?設法引起好奇心,孩子就可以主動的接近新朋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