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問老師,為什麼大人要規定背書一定要坐著才可以呢?」
「你喜歡在家背書的時候能在房間走來走去對不對?」
「對啊,坐著不動我就會不舒服⋯⋯」馬克鼓起勇氣說提出心中的疑惑,據說他是位學校老師和家人都認為叛逆的孩子。
孩子身體姿勢和動作透露著訊息,馬克真心希望自己有好成績、可以獲得大人的讚賞;但是他的學習方式比較特殊,需要配合身體動作來幫助記憶,回答視覺記憶類的測驗時雖然小動作很多,然而答案的準確度卻很好。可是大人無法理解他為什麼動來動去?
學習的方法有很多,每個人要找到適合自己,而且效率最高的方法來練習。
馬克的體型高瘦而結實,從一開始坐下操作電腦時就不斷轉動脖子和肩膀,還會忍不住變換坐姿。進門短短五分鐘不到,男孩的兩手就開始忙亂;雖然電腦評測答題的正確率都在平均水準之上,甚至部分視知覺能力正確率很高,但是上半身動個不停,卻成了馬克上學會遇到最大的問題。
馬克在一手控制電腦作答,還能動手將桌角的線糟孔蓋忍不住拆下來,拿在手上把玩著,可見任何新的物品都可以引發好奇心而不自覺動手摸的情況。幸好過於頻繁的小動作沒有影響他的大腦思考。馬克不是理解力不好,而是較容易被外界刺激干擾而分心。減少學習時的外在干擾物品,在不妨礙別人的情況下,以活潑的方式學習效率就會更好。
動作太多的孩子進入中規中矩的學校之後,常會讓老師和媽媽造成困擾;更有學校和補習班老師還因為可會影響班上同學而處罰坐不住的孩子。可惜處罰無法抑制住孩子動來動去的情況,大人反而覺得這小孩故意唱反調,但他們真的不是故意惹大人生氣。
爸媽希望孩子認真學習,大人也經常用從坐姿端判斷孩子是否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而坐姿不良卻不一定是態度不佳:當身體太累、生病或情緒狀態不佳都會讓人呈現有氣無力的樣子,也有人是生理因素而造成影響姿勢的穩定,爸媽不可輕易錯怪孩子,更不能認為做事的方法只有一種。
爸媽和老師看不慣孩子的動作太多,但是需要依賴肢體動覺來整合學習的大有人在。允許孩子在不妨礙其他同學的地方,可以配合身體律動來背書,馬克就能記得又快又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