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有自信又有教養的孩子

 人們普遍的印象是有自信的人表達能力好,言談舉止顯現出讓其他人崇拜和羨慕的特質,然而自信除了自己的感覺良好,也要具有足以讓其他人信服和欣賞的吸引力。

自信而有教養的人在待人接物時,並不會給旁人造成壓迫感,肢體語言、說話的表情和聲音高低起伏的調整變化都能掌握等宜,更能細心體察別人的感受,讓人由衷信服而樂於接受他的觀點而心悅誠服。

爸爸媽媽想教出有自信的孩子就必須懂得,真正的自信心緣於孩子對自我的認識。首先孩子必須打從心底覺得自己很棒,就算孩子遇到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也能從容的告訴老師:「這個我還不會,但是我可以試一試⋯⋯」

培養孩子具有樂觀的思考習慣是日積月累而來的,爸爸媽媽如果觀察到孩子好的行為,就要具體的表揚出來,當孩子聽見大人稱讚會產生成就感,而內心小小的成就感就能促使孩子更加努力練習,當孩子熟能生巧之後自信心也就增強了。

在保護過度的照顧下,孩子會逐漸懷疑自己的能力。如果有大人能幫忙何必自己動手呢?做不好又會被罵不如等著吧⋯⋯,於是越來越多的孩子經常脫口大叫:「我不會!」接著就出現呆滯的無奈表情⋯⋯

孩子在等待爸爸媽媽或老師出手幫忙,若大人沒有適時引導要求孩子自己想辦法,小孩就會乾脆不玩了。

難道孩子真的還小,什麼都不會嗎?孩子具有無比潛力,學習模仿能力更是超過大人的想像。聰明而不想傷腦筋的孩子在有經驗的老師面前就很少會喊累,更有不少在老師和同學眼中是模範生的小朋友,他們是學校老師稱讚的好幫手,但是放學回到家就自動失去動手的能力。

由此可見,孩子能力和內在自信也和外在環境相關,孩子的自信心是受外在環境和接觸的人所激發出來的;若大人協助過多或警告太多,都可能打擊孩子想要練習的欲望和動機,爸爸媽媽必須留意是否因為愛孩子、擔心孩子太小而忽略了孩子的潛能,溺愛可能會讓孩子原本具備能力慢慢消失。自信而有教養的孩子,在任何不同的場合都能保持自信而充滿熱情,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長期而深遠,先懂孩子再懂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