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媽媽也能教出棒小孩,並不是媽媽推卸養育責任的藉口,而是希望家長們能夠放下過度的焦慮,讓孩子隨著年齡的增加勇於接受挑戰,才能成為獨立堅強的個體。過去,母親給人的形象總為了照顧家人和子女而辛苦操勞的女性。刻版的印象讓許多女性朋友抗拒婚姻、更害怕成為母親,而相反的也有人在生育子女之後,開始感到責任重大,深怕被別人指責沒有把孩子照顧好,於是無微不至的呵護著孩子、限制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孩子最好的啟蒙教育源於家庭,從寶寶誕生後的每一天開始,孩子和大人相處的每一刻都在模仿和學習,家人的一言一行都會產生影響。嬰兒需要被細心的照顧,而隨著寶寶動作發展成熟後,爸爸媽媽就必須放手讓孩子自己操作練習,唯有孩子能夠透過視覺、聽覺及各種感官經驗,配合過去的認知重組整合,才能「心領神會」,然後才能夠長期保存在記憶當中。
所以最佳的教學方法並不是單方的傳授知識和經驗,如果我們要求孩子必須仔細聽、認真看還是不夠的;學習者還必須透過身體力行的實際操作,嘗試看看別人教過的事,等到可以融會貫通後,才能產生創新和改良。
教養孩子實在急不來,先懂孩子再設法引導,就可以輕鬆教出善解人意而知書達理的孩子。勤快的媽媽必須學習裝懶,必須耐住性子接受孩子練習時呈現的不夠完美,讓孩子自己發現不夠好的部分,思考如何修正再試一次。
爸媽總會擔心孩子犯錯而焦慮不安,想要當個不操心的懶媽媽並不容易,通常爸媽最大的考驗就是要忍受孩子因動作不夠熟練而動作慢吞吞;當我們發現打從心裡很想要做好而動作卻跟不上的孩子時,不能催促或譏笑他,大人必須更明確引導孩子能發現如何有效率的學習和遊戲。教養棒小孩必須啟發孩子的主動性,習慣接受指令動作而沒有動腦思考的孩子,會漸漸失去主動探索的強烈動機。爸爸媽媽必須隨著孩子長大,逐漸把父母親從照顧者的角色,調整為啟發孩子能力的好教練。學著放下焦慮的心情,讓孩子承擔長大的責任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