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出貼心的孩子?

 貼心的孩子懂得關心家人和朋友,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正常的情況下,嬰兒對照顧者的臉部表情便有很好的觀察力,我們能發現大約一歲左右的寶寶見到有人流淚時,會主動能做出安慰別人的舉動。由此可見孩子與生俱來就具有同理心,萬一大人常對小孩說:「你還小不懂事,管好自己就行了。」日子久了孩子就失去主動幫忙的熱情了。

有位爸爸看來是個被動而不懂事的小孩,在第一次見面時說出心中的無奈:「老師我其實四年級就會倒水了,很可惜奶奶都不讓我幫忙,我不想被罵什麼都不能做。」這是一真實的案例,聽完孩子的話讓人很放心,他是個本質善良的孩子啊!每個孩子都想獲得大人讚美,大人會擔心怕寶寶受傷而保護他們,可是當孩子長大後就要放手讓他們有為家人服務的機會,更要讓孩子因為可以幫助別人而對產生自信心。貼心善解人意的行為習慣是日常日活中培養起來的,不少習慣被別人照顧太周到的小孩,缺乏主動幫助別人的機會,試想如果本身的自理能力都還不足,如何能細心發現別人有什麼地方需要協助呢?即使孩子發現別人需要幫忙,需要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才能做好。

TIPS教養貼心小孩的五大原則

一、吃東西時要先拿給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然後小孩才可以吃,從小建立長幼有序的觀念。

二、讓孩子學習與家人分享,不是家裡所有東西都由寶寶獨占。

三、看到爸媽或家人在忙,要主動上前詢問:「要不要我來幫忙?」

四、製造需要孩子幫忙的機會,讓孩子練習做簡單的家事。

五、經常用鼓勵的話和小孩交談,孩子會模仿大人說話的語詞,遇到別人有挫折時就會直覺的關心問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