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確實很多大人總會因為怕孩子感冒著涼而擔心,也經常為了孩子吵著太熱不想穿外套而生氣。其實每個人對冷熱溫度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果孩子體力很好、活動量又大,穿著太厚重的衣服反而會限制行動。因此才會讓人為了必須穿多少件衣服才對而爭執不休。
人體的核心溫度是恆溫的,體表溫度會隨環境溫度而變化,環境溫度升高時,人體會透過排汗來散熱,天冷時也會產生顫抖來產生熱能。孩子活動量通常比大人更多,體溫自我調節能力還不夠好,當爸媽發現孩子有出汗情形,最好換掉汗濕的衣服,才不會因為毛孔擴張時遇到冷空氣而受寒。
正常的情況下,如果孩子覺得熱,就會想脫掉外套;覺得太冷,也會主動跟大人說冷。孩子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感覺,而不是凡事都必須由爸媽為孩子打理一切。
幼兒對於當下目前發生的事物會有基本的判斷與理解力,也容易懂得下雨天出門要穿雨衣或拿兩傘。但是孩子無法理解「天氣預報」上預測的溫度究竟有何意義,照顧者得耐心為孩子做好事前的預防準備。
「算了,就順著讓他不管了,看他下一次會不會記住我的好意!」一位和孩子爭論不休的媽媽說了氣話,索性不管了。我們得小心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因為衝動而採取非理性的教養法。若大人明白孩子只是因為生活經驗較少、常識不足才會而堅持自己的想法,爸媽就不宜失去理智和孩子鬥氣,反而要耐心引導孩子對環境的變化有更敏銳的觀察能力。
如果出門的時間較長,預測會遇上溫差很大的情況時,爸媽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小背包用來收納外套,讓孩子練習學習保管好自己的衣物。通常在滿二歲之後,孩子就能擁有分別「你」、「我」的能力,這時期可以開始教導孩子學習負責把自己的東西照顧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