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和不同的人相處時會依對象而調整互動溝通的方式,通常成人在和陌生人說話時的語氣也與和家人相處時有所不同,大部分成人會懂得在外和別人相處時要適當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直接而強烈表示反對意見。同樣的道理,小孩子對朋友和家人說話互動時的講話語調或態度不同也是正常的,這也代表孩子的心智發展有進步,開始懂得區分家人和外人的相處模式也要有所調整。
我們教導孩子養成尊重別人的態度,並非鼓勵孩子在外要委屈自己、回家之後便為所欲為而不尊重家人。從小不管是對弟弟妹妹或長輩說話都要有禮貌,聽到孩子說話的口吻不對時就要及時給孩子示範正確的溝通方式。
孩子說話的語調和習慣用語是日積月累而形成的,孩子和弟弟或妹妹相處的模式也是模仿而來的。大人在心情不佳時可能會不自覺的對親近的家人說話比較大聲,或用字遣詞不當,年幼的孩子不懂判斷什麼話可以說、什麼話不適當,偶爾就可能在說話時用到不雅的言語。聽到孩子講出失禮的言詞時不必馬上生氣,因為很可能孩子並不清楚這些詞句的真正意思。若是如此就要告訴孩子那些話不能說,會令別人產生誤會。
爸媽可以先觀察孩子為何對弟妹講話時會特別兇?有時孩子只是想吸引大人的目光,取得別人的注意而已。
老大也需要關心
家有兩個小孩就無法避免發生爭執,孩子之間一定會產生意見不同的時候,通常孩子也有能力調解而不會一直打鬧下去。大部分的成人不太能忍受孩子吵鬧,會要求年長的孩子要「讓」弟弟妹妹,如果在溝通時沒有充分理解孩子之間為什麼發生衝突,就有可能對大孩子產生誤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