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媽媽沒禮貌怎麼辦?

 見到無法達目的而用嬰兒般的哭泣聲向媽媽撒嬌,媽媽常會尷尬的說:「我家寶寶很聰明,就是脾氣比較大而已。」通常家裡的人對孩子百依百順,照顧太周到而還沒有教導孩子學習用言語來表達意思,家中寶寶孩子生氣就動手打爸媽的情況,是個必須重視的現象。

兒童的情緒調節能力必須從小開始教導,否則用任性哭鬧的孩子最小從十五個月至小學生都有,更有五歲孩子一發脾氣就對媽媽拳打腳踢的狀況還依然存在。顯然幼兒情緒控制不佳的情況必須透過有效的引導,不能期待孩子長大就會變好。「其實她在學校很乖,回家才愛生氣⋯⋯」已經讀幼兒園的孩子,媽媽為女兒解釋。雖然孩子對媽媽任性喊叫,然而媽媽沒有指導教孩子正確的做法,才會十分吃力以抱嬰兒姿勢哄著安撫孩子。類似的親子互動狀況存在管教失序的危機,必須適時調整。

孩子不只需要愛,心智年齡也要跟著長大才行,如果孩子在外可以守規矩,和親密的人相處也要學習懂禮貌,長大後才可能成為知書達理的成年人。好爸媽不能放任聰明的小孩無理的要求,所以要學習遇到什麼狀況時要教導而不能心軟。一歲半以上的寶寶必須聽懂大人的指令,當孩子行為不當時必須立刻禁止,而非放任孩子想要什麼就做什麼。孩子會用哭來試探家人,有時候是一種測試的遊戲,真正的身體不舒服或發洩情緒,從孩子的哭聲是可以區分出來的,所以新手父母都要學習。

不能心軟的回應方式

◇孩子亂丟東西時──「請收起來」重覆相同指令,大人必須忍住不能動幫忙收拾。

◇想用哭聲來獲得要求──「用哭的聲音講話媽媽聽不清楚,我想知道你要什麼,不要急慢慢講。」

預防之道

◇不宜讓孩子接觸的東西要收好,別故意引誘孩子犯錯。

◇不宜在孩子眼前做出貪人小便宜或僥倖的行為,聰明的小孩會模仿大人的行為。

◇教孩子尊重每個人,常說「請」、「謝謝」、「對不起」,對家人說話也要輕聲細言。

◇不可對孩子施暴打罵,家中大人的管教原則最好事先取得協調共識。

◇正向思考多鼓勵好的行為,別在眾人前常提起孩子不小心犯過的小錯誤。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