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生黏人,該如何改善?

 有些爸媽會為小寶寶特別黏人離不開媽媽的情況而煩惱,更因為擔心孩子在陌生環境有壓力,於是忍耐著便索性讓孩子待在家就好;爸媽會盼望孩子怕生黏人的情況能夠隨著長大之後逐漸改善;可是到了孩子要上幼兒園的年齡到了,才發現情形不僅沒有改善,反而哭鬧著不肯上學。

如果寶寶從小就怕生又長期都和照顧者單獨相處,缺乏與陌生人接觸的機會和經驗,進幼兒園時發生「分離焦慮」的調適期也比較長。

研究發現在嬰幼兒時期能受到及時關愛而不被冷落的孩子,長大後比較有安全感。較有安全感的孩子能接受媽媽離開視線內,獨自在房間內玩一會兒,不會因為抬頭看不到媽媽而哭鬧不休。有的媽媽會採取完全緊迫盯人的保護方式,深怕一不留神孩子會受傷,於是除了睡覺之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讓寶寶緊跟在身旁,孩子幾乎沒有離開過媽媽的身邊和其他人相處。雖然這些認真的媽媽對孩子付出加倍的愛和時間,但很可惜寶寶反而可能因此而錯失與別人互動的學習經驗,這種現象值得新手爸媽想一想,並不是陪孩子時間最多就是最好的。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若想調整寶寶黏人的情況,必須放手讓孩子自己玩。天生具有資優傾向的幼兒很可能生來的學習特質良好,打從寶寶時期就能自己一個人玩半小時以上,不會中途輕易的站起來走來走去。當寶寶能自己坐穩以後,給寶寶一些可以搖出聲音的玩具,大人坐在附近觀察寶寶獨自遊戲即可,當寶寶想和大人一起玩時,就會把手上的東西交給別人。

爸媽可以參與孩子的遊戲,和孩子相處時,不要一直打斷寶寶的遊戲,若大人一直想「教」寶寶怎麼做才是對的,常會弄到大人和孩子都不想玩了。學習任何事物都要透過反覆的練習,才能調整到能做出正確的思考判斷和行動執行。想要孩子和陌生人相處融洽,也需要時間適應。若孩子已有怕生黏人的情況,要先提升自信心和獨立性,爸媽的引導也須是漸近式的,千萬不能太著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