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收拾東西?

 善用孩子天生具備的模仿能力,教孩子收拾東西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最好從一歲就可以開始教導,若爸爸媽媽願意相信寶寶有能力自己收拾,就會教養出動作勤快的孩子。「媽媽還是覺得自己做比較好,反正我做什麼她都不會滿意。」有位喜歡幫老師做事的孩子談到下課回家不想收拾、也不必收拾,因為在家裡完全就輪不到他動手,大人都說他笨手笨腳的,但這個孩子在老師和同學眼中卻是個熱心助人的好孩子。


在家和在學校有兩極表現的孩子還真不少,或許與家庭成員的互動模式有關係:很多媽媽經常會抱怨孩子玩具亂丟,自己的東西找不到,但是往往才開口叫孩子將玩具收好,可是又沒等到孩子把全部物歸原位,就邊罵邊動手打理⋯⋯。這樣的管教行為讓原想幫忙的孩子放棄行動,因為孩子發現只要忍耐聽媽媽嘮叨一會兒,很快做什麼困難的事情都有人會出手做好。


教孩子收拾是有方法和步驟的。教孩子如何收納整齊方便下次使用,其中有些學問。而且觀察孩子如何收東西,也能讓孩子大致發現孩子本身的個性、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


多數年紀小的孩子在聽到「收玩具」的指令後,常把全部玩具丟進大箱子裡就算喊:「我收好了!」但有些孩子會記得把東西一一放回原本拿出來的地方,還能按照大小或顏色做出分類。


不必經過大人指導就有分類和排序概念的孩子,通常視覺觀察力很好,玩遊戲也比較會動腦筋,不會顯得急亂無章。相反的,對於還沒找到方法把東西收拾得有條有理的孩子,爸媽必須重覆說出很明確的指令,例如:「請把玩具車放在櫃子上,把球放進籃子裡⋯⋯」孩子聽到後如果沒有做好,要請孩子再做一次;確定孩子有聽懂了,並且做到才能離開。即便孩子還不會說話,他們透過每天觀察大人的行為就有記憶的能力,因此寶寶究竟多大之後能發展出收拾的好習慣,也受到「與生俱來」和「後天學習」的交互作用影響所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