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聽大人說故事,聽爸媽講故事成為許多孩子每天最期待的事。如果爸爸媽媽媽白天都很忙,唯有講故事時會暫停手上的工作,此時給孩子講故事的時間對親子情感交流的幫助,更要遠勝過故事內容的完整性了,因為孩子喜歡自己受關注的感覺。
兒童聆聽大人親口說故事和聽機器撥放的有聲故事,兩者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透過爸媽的聲音、表情和肢體動作所傳達的內容,對年紀小的孩子會更有幫助,因為孩子可以透過視覺和聽覺獲得豐富的訊息,爸媽還可以依照孩子的表情掌握講故事的節奏,所以更容易讓孩子「聽懂」。由於專人錄製的「有聲故事」多半是專業配音人員,說話的聲音和音調特別明顯,隨著故事發展還有高潮起伏的配樂,讓孩子聽得入迷。有聲故事豐富的聽覺刺激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大腦刺激,但只有聽而缺乏看見實體物件的觀察對照,有時候孩子未必真正聽懂其中的字詞,對故事內容說了些什麼不一定能真正理解。

從聽故事觀察孩子的需要
二歲左右的孩子特別喜歡聽相同的故事,因為年幼的孩子才剛開始學習新的詞彙,爸爸媽媽為寶寶講述熟悉的故事是很有趣的記憶遊戲,孩子喜歡聽重覆的故事而不想換新的,正是因為聽到熟悉的關鍵詞句會感覺特別有意思。
二到三歲是兒童語言發展最關鍵的時期,即便孩子還無法說出很完整的句子,大致上也會開始對認識圖案或繪本感到好奇;萬一孩子在爸爸媽媽講話或講故事時都沒有正確的反應,就是一個值得大人注意的狀況了。
給孩子說故事是一種累積孩子生活常識和知識的方法,然而最具吸引力的說故事高手不會把快樂的親子時間變為嚴厲說教,所以爸爸媽媽只需要保持童心,以輕鬆的狀態和孩子談天說地,發揮充分的想像力和聯想力,就可以讓教養孩子變得輕鬆而有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