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孩子常會在玩得很投入時,突然彎著身體大喊:「肚子痛好⋯⋯」爸爸媽媽看見孩子痛苦的模樣也跟著緊張不已,其實寶寶可能只是尿急或想上廁所,因為說不清楚才會大聲喊叫,若寶寶不會主動提前說要上廁所,總會讓大人措手不及,所以新手爸媽索性就讓孩子包著紙尿布,才不會臨時手忙腳亂⋯⋯
到底多大的孩子可以訓練他自己上廁所呢?
每個孩子的生理發展成熟度不同,當孩子對身體變化的敏感度變好了,就能用動作或說話來提醒照顧者他的生理需求。爸媽要教導孩子學會能夠自己去上廁所,但請不要採用強迫的訓練方式,如果用強迫或恐嚇的方式威脅孩子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讓孩子發現身體的感受並學會表達
幼兒的神經系統和肌肉的控制都還不成熟,當寶寶說要上廁所時可能還無法控制,通常只要稍微細心,就能提早觀察出孩子的動作透露出訊息。
養成衛生習慣,尊重他人的權益
教導孩子自己上廁所,不僅為了提高本身的生活自理能力;更深層的意義在讓孩子學習如何在享受公眾設施時能夠愛惜公物、為其他人保留使用廁所的方便性。這些微小的細節很可能學校老師沒有機會教、學校的考試也不會重視,但是孩子能否具備為他人著想的思考能力?都將對未來的人際關係和做人處事的態度產生深遠的影響。
每個國家的生活習慣不同,總體來說我們可發現愈是文明的國家,公共環境會愈整潔,民眾普遍具有高度的自制能力、懂得尊重其他人的權益。教養孩子要從生活的細節著手,而不僅止於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如果孩子以為自己開心方便就好,而造成別人的不方便,那就會失去讓孩子接受教育的意義。
TIPS教孩子學會上廁所,您做對了嗎?
觀察寶寶的表情和動作變化,能夠發現孩子想上廁所。
教導孩子自己可以穿脫衣。
學會正確洗手的方法。
教孩子正確使用廁所的設備。
孩子能夠愛惜公共設施,不會任意破壞。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