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生常常躲在父母身後怎麼辦?

 大部分的人會以孩子的個性「活潑外向」或「害羞內向」來看待孩子在陌生環境中的表現。個性的形成與父母遺傳、孩子本身的感覺經驗、家庭和文化環境等複雜因素都有關係,遇到孩子的表現和其他孩子不一樣時,爸爸媽媽要學習冷靜觀察,才不會對經驗不足的孩子加增更多的壓力。如果大人一直催促孩子反而容易讓情緒不安的孩子造成退縮或排斥的反效果。

當孩子遇到陌生人就躲在爸媽身後,要先讓孩子靜靜的觀察就好,因此這時候孩子確實處在緊張焦慮的狀態之下,我們要先讓孩子知道身處的環境是安全的。

感覺系統與適應能力

「孩子不喜歡陌生人摸他嗎?」

如果寶寶會排斥別人握手、撫摸或身體接觸,很可能偏向敏感防禦的體質,特別容易對陌生的環境或人感到緊張。敏感型的大人或小孩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調整身體的緊張反應,否則較容易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不平順,如果爸媽本身不是這種體質的人,便會誤以為讓孩子不聽話或故意唱反調而生氣,其實孩子也想讓大人稱讚,但是他們沒有辦法在很短的時間準備好。

當爸媽發現孩子可能有這種情形時,建議可嘗試減輕敏感的方法。從孩子本身降低觸覺反應太敏感的狀況,每天給孩子做按摩、讓孩子接觸各種不同觸覺的刺激,照顧者也不要有過分的潔癖,鼓助孩子玩水、玩沙或手指塗畫等等,這些都可以讓孩子的感覺神經系統作適應性的調節,改善之後就不會對別人的接觸感到緊張害怕了。

建議爸媽讓不安的孩子先做個靜靜的旁觀者就好,等孩子確定新環境安全後才能展現自然的反應。在家和外頭表現完全不同的孩子,確實會造成爸媽很大的困惑;若大人可以接納孩子,理解孩子想要做好但無法馬上進入狀況的難處,內向的孩子也會在人群中展現自在和開朗的笑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