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大的嬰兒就會觀察大人的表情,也能分辨出爸爸媽媽高興或生氣的表情,通常孩子出現不當的行為出現時,爸媽只要臉上的表情嚴肅就暗示不能再做,而孩子大致也能發現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觀察力好的孩子能夠發現在不同的規則下,必須作出不同的表現;換言之,如果孩子會聽老師的話,而回家後主動性就大大降低,那麼很可能小孩子只是依照大人容許的範圍內,嘗試做到別人期望的樣子罷了。除了極少有情緒障礙的個案之外,若孩子在家表現出任性小霸王的模樣,絕大部分很可能家人在管教孩子的態度上有忽緊忽鬆的情況、也可能有人對孩子寵愛過度,「小霸王」或「公主病」都是累積出來的不良習慣。幸好,這都可以透過正確的引導來改善。
大部分的老師在訂定規矩時較明確:不容許孩子討價還價,也會訂定一些獎勵的制度來鼓勵孩子。因此多數小孩都知道要聽老師的話,不能違反規定。孩子完全不受約束、不聽指令需要即早教導糾正;如果孩子在學校和在家呈現不同表現,就表示孩子很懂得察言觀色,也懂得比較、判斷,我們可以欣賞孩子小孩子反應快、點子多的優點,然後隨著孩子年齡較大再來要求配合遵守規定。
培養愛心讓小霸王變溫柔
如果孩子只是因為不懂得溝通而出現強迫別人的霸道言行,首先要教導孩子如何用溫和的方式爭取他人的認同。許多主觀意識強的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對於大人教導的事情不一定會全盤接受,父母和語言邏輯反應特別快的孩子溝通時,要有點心理準備,通常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會據理力爭、堅持度高,不像其他小孩一樣輕易放棄。

每個人都有想要幫助別人的善良本質,我們要在平常就教導寶寶懂得關心家人,鼓勵孩子以具體行動表現出來更好。孩子能夠幫忙的事並不算少,打從寶寶能走路時就可以幫忙拿東西、給家人倒水等等,孩子從被照顧者一下子升格為可以照顧爸爸媽媽的大孩子,能帶給孩子即大的榮譽感,這對本身就具有領導特質性格的孩子特別管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