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開始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會快速的進步,能夠小跑步、在大人牽著單手就可以上下樓梯、喜歡走斜坡⋯⋯。如果孩子的協調控制能力還不夠穩定,難免會跌倒,也常發生在行進間來不及停下而撞到人,動和停的轉換過程必須經過反覆練習,若大人常常抱著孩子或硬要他坐在嬰兒車上,腿部的力量就無法得到足夠鍛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缺乏運動的孩子,即使算長得比班上其他小朋友更高大,但肌肉的耐力和身體平衡感也不太好。
孩子能看到的世界會因為能夠站起來行動自如而變得豐富有趣,自然就不喜歡被限制住行動。當我們懂了孩子為什麼寶寶想要自己走,會為他長大而感到欣慰而不生氣。喜歡自己走比起總吵著大人抱更輕鬆,爸爸媽媽要教會寶寶如何注意安全,絕對不能在馬路上快跑,就行了。

喜愛刺激的背後原因
每個孩子對速度、高度變化的接受程度不同,有人會怕高,但也有孩子玩盪鞦韆時會一直喊「再高一點」,爸媽可能會以孩子比較膽小或勇敢作解釋,但每個人的感覺神經系統對外來刺激感受不同,也會因為大腦判對危險訊號解釋不同而產生很大的差異。
位於內耳的前庭系統是維持人體身體平衡很重要的感覺接收器,前庭系統對高度、速度、位置移動的感覺如不偏和太敏感或是感覺反應不足,就造成孩子在參與遊戲活動時的表現和正常的小朋友不一樣。感覺不到速度和高度危險的孩子會經常動個不停,他們需要比其他小孩更激烈的刺激才能滿足,從很小年紀就走路比較快,也常有橫衝直撞的情況發生。
學習判斷安全性
如果孩子有這些情況,改善的方式要從內到外一起調整。因為孩子本身需要大量而且足夠的位移經驗,可以讓孩子多練習有目標性折返跑、跳躍等活動。另一方面加強孩子對外在環境的認識,在平時散步時引導孩子仔細觀察路上的各種車子行駛和移動的方向、學習辨認紅綠燈、給孩子解說道路安全的常識。兩歲左右可用簡單的指令來指導孩子怎麼做才是正確的,讓孩子知道過馬路遵守紅燈停、綠燈停的規定,看到兩旁都有沒有車子才可以走過去。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