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無所不在的教養

 爸爸媽媽都會期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成為優秀的人才,為了孩子能進入好學校而在明生學區內購屋置產,到處打聽孩子幾歲要學什麼才藝⋯⋯深怕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黃金期。

「我的孩子已經六歲了,學校老師常常說她動作慢;是不是沒救了?我想也算了,健康快樂就好其實我們也不會期望太多。」一位發現女兒學習跟不上特別辭掉工作的媽媽不知如何是好,她想教好孩子,可是卻對孩子為何無法記住教過的事情常會忍不住發脾氣。

其實成長和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心與腦是掌控人類生存的主要關鍵,活著就有學習進步的機會,反應較慢的孩子不會沒有救,只要用對方法善加引導就能進步,而生活當中隨時隨地都是孩子學習的教室。教導孩子善用視覺、聽覺、觸覺來認識周遭的人事物,培養孩子對環境充滿熱情、保持想要探索發掘的好奇心,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若具備這些能力,即使起步稍晚孩子還是可以學習,進步的,我們不能在言語上對孩子失望,更不該讓孩子輕易放棄努力。

幼兒時期很多爸媽主張要讓孩子快樂就好。而真正的快樂必須建立在和諧舒適的感受上,當孩子身處在團體當中若聽不懂或跟不上同伴時,便可能產生失落感,所以鍛鍊孩子的運動能力和動手能力便相當重要。若想讓孩子也能夠觀察敏銳、身手靈巧,就不是讓孩子坐在教室內聽老師上課可以輕易獲得。

當父母想通了這些道理,就不必擔心孩子能否擠進名校,每個孩子都能在生活中學習到寶貴的經驗。學習,沒有界線;教養,無所不在。

教養孩子不必焦慮的把孩子隔絕在安全的環境當中,而是要教孩子具有明辨是非的判斷能力:看到好的行為要學習模仿,看到不好的行為就要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在最高貴的名校就讀,是為了「不想孩子學壞」,但是在孩子還不能夠準確的區分好壞之前,家人的言行舉止就要更具體的給孩子做出好的示範。

您想留給孩子用不完的金錢或是賺錢的能力呢?我們身處在一個變化快速的年代,有形的財富不一定能保值;讓孩子擁有智慧和謀生能力,無論環境如何改變都能適應才是長久之計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