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結合「紫格尼克效應」來分析,
你不妨試試看:一筆畫個圓圈,在交接處刻意留下一小段空白弧形, 然後再注視這 個圓圈。此刻,你的腦子裡必定會閃現要填補這段空白弧形的念頭, 因爲你有一種出於 未完成感的心態,竭力尋求終結途徑,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這就是「紫格尼克效應」 引起的作用。
被譽爲「現代社會心理學之父」的德國心理學家勒溫認爲, 人類有一種自然傾向去 完成一個行爲,例如:解答一個謎語、學習一種舞步、 閱讀一本書等,這就叫做「心理 張力」。研究還指出,任何人都企圖滿足自己的需要,以完成動作。 勒溫認爲,沒有完 成的任務使沒有解決的張力系統永遠存在,當任務完成之後, 與之並存的張力系統也隨 之消失。
了解這個心理效應後,父母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生活中,許多父母出 於對孩子的關愛,事事都幫孩子包辦, 孩子遇到困難就衝上前去解決,使他們沒有機會獨立完成一件事情, 如此怎麼能提高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呢?長此以往,孩子連做事的興 趣都沒有了。
學習上也一樣,若孩子提出問題,父母總是嫌麻煩,不想多費脣舌,被譽爲「現代社會心理學之父」的德國心理學家勒溫認爲,
了解這個心理效應後,父母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留下空白,讓孩子去思考
當孩子面對問題卻沒有現成的答案時, 是他們提高思考能力的好時機。此時,他的
心理上會產生一個張力系統,好奇心將十分強烈, 進而產生完成的欲望,如果「好心的 父母」把答案告訴子女,這個心理張力系統(完成欲)就會消失, 孩子會對這個問題失 去興趣,不想再深入思考。
心理上會產生一個張力系統,好奇心將十分強烈,
選擇幫助孩子的適當時機
有經驗的父母知道:什麼時候該從旁協助子女, 什麼時候該把問題交給他們自己解
決。長期堅持讓孩子保持心理張力系統,讓好奇心持久一些, 便能提升他們的思考能 力。正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說:「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 比獲取知識更重
要。」
決。長期堅持讓孩子保持心理張力系統,讓好奇心持久一些,
要。」
紫格尼克效應並非越強越好
如果孩子的「心理張力」及「完成欲」過度強烈, 容易產生凡事追求「完美」的傾 向,如此對身心健康、精神狀態的平衡與協調,將有不利的影響。 例如:孩子在做一份 報告時,完全不考慮環境、條件是否可行,以及個人能力是否足夠, 非要一下子就按照 自己的規劃盡善盡美的完成不可,如果無法如願, 就得不到心理上的滿足而感到遺憾。 這種過度的「完成欲」,實質上是受「完美主義」的驅使, 父母應特別注意孩子是否有 這樣的行爲,並適度給予開導。
紫格尼克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紫格尼克曾做過一項實驗: 她為一百二十八名孩童安排一系列作 業,讓孩子們完成其中一部分作業,另一部分則讓他們中途停止。 一小時後,
測試結果發現:一百一十位孩童對中途停止的作業仍記憶猶新。 由此,紫格尼
克得到一項結論:人們對完成的工作較為健忘,因為「完成欲」 已經獲得滿
足,而未完成的工作則會在腦海裡縈繞不止。因此, 心理學家將人傾向於把一
件事情完成的心理,稱為「紫格尼克效應」。
受到此效應的影響,最好依照事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以保證有始有終、努力 有始有終、見機行事等三種態度為之。
測試結果發現:一百一十位孩童對中途停止的作業仍記憶猶新。
克得到一項結論:人們對完成的工作較為健忘,因為「完成欲」
足,而未完成的工作則會在腦海裡縈繞不止。因此,
件事情完成的心理,稱為「紫格尼克效應」。
受到此效應的影響,最好依照事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