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父母為孩子設立過高記憶目標的例子還有很多。這樣做,對孩子記憶力是有危害的。
給孩子心理造成壓力。面對家長設定的巨大的「記憶目標」,孩子常常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完不成。完不成卻又會被父母訓斥,這樣會加重孩子的自卑心理,讓他覺得自己無能,在這樣的心理狀態暗示下,孩子即使面對難度比較小的記憶任務時,也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孩子懷疑自己時,就會真的什麼也記不住,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覺得反正記不住也要遭到責罵,索性不去記憶了。
減弱孩子的記憶興趣。孩子完不成家長制定的記憶目標後,會因為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自慚形穢,心理上受到打擊,記憶的動力就會減弱,久而久之,孩子對記憶的興趣也就會逐漸減弱。因為沒有人願意增加自己失敗的體驗。
給孩子設定力所能及的記憶目標,就等於給孩子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會讓孩子由此產生前進的動力,從而激發出努力記憶的興趣。那麼,如何為孩子制定力所能及的記憶目標,提升孩子的記憶力呢?
▶讓孩子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
家長要教育孩子學會安排記憶進程,讓孩子把長遠目標劃分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標,一個一個地實現,一個一個地跨越。每當達到了一個近期目標,就能增強信心,改進記憶效能,提高記憶速度。當達到了所有的近期目標後,苦心追求的長遠目標也就勝利在望了。而隨著長遠目標的靠近,無疑會更強有力地刺激其記憶效能,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記憶能力。
例如,一個孩子要學習英語,倘若籠統地確立一個目標,期末英語考一百分——他會感到前途渺茫。如果確定每天背誦十個名詞,進而掌握動詞、形容詞、副詞等,他就會信心十足,感到記單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工作。在各種各樣的學習和記憶活動中,都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化整為零,使長遠目標分解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標,由易而難,由淺入深,會不斷地刺激其學習興趣,增強其記憶力。
▶讓孩子制定記憶目標時不要貪多
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往往沒有正確的認識,在制定記憶目標時一味地貪多。對此,家長可以經常去瞭解孩子的記憶目標,並且給孩子適當的建議。比如,對於難度較大的記憶任務,可以每次少分配一些,花時間長一些。對於難度小的記憶任務,倒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多記憶一些,安排稍高一些的記憶目標。這樣孩子安排的記憶目標適當了,完成起來也比較容易。每完成一次記憶目標,孩子對自己的記憶能力就會更加自信,記憶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
▶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提出記憶任務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給孩子提出各種記憶任務,培養孩子的記憶習慣。比如週末帶孩子去動物園之前,讓孩子留心動物園中有哪些動物、哪些植物,各種動物長得什麼樣,去動物園的路線等,晚上回家後要求孩子說給爺爺奶奶或者其他人聽。孩子復述時可以幫助他記錄下來,使孩子產生一定的成就感。或者在講故事前,讓孩子注意故事中講了哪些人,他們在做什麼,說了什麼話。或者在晚上臨睡前,告訴孩子媽媽明天要做哪些事情,什麼時間做,讓孩子幫助家長記住,到時候及時提醒媽媽。第二天,如果孩子能夠及時提醒,完成了記憶目標,媽媽要給予表揚,以激起孩子的記憶興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