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孩子認識失敗的價值


看到孩子失敗了,做父母的大概都會感到不舒服,其實失敗有什麼了不起呢?失敗其實是學習的機會。有位著名的企業家說過:「千萬不要害怕失敗,害怕失敗就會畏縮不前!」這話對父母也很有啟發:不要害怕孩子失敗,如果父母因孩子失敗而生氣,然後批評孩子,使孩子沒有從失敗中學習,這樣孩子就難以取得進步。

著名的科學家史蒂芬·葛萊恩,在醫學方面取得過十分重要的成就。當記者採訪他,問他為什麼比別人更有創造力時,他的回答是:「這一切與母親對我的教育有關。」緊接著,他講了一件小時候發生的事情:

一次他不小心把牛奶弄灑在地上,媽媽不但沒有批評他,還說他有創意,把地上弄出一片牛奶的海洋。然後,媽媽讓他在牛奶上玩,還教他清理爛攤子,最後媽媽不忘教他怎麼拿牛奶瓶才不會脫手。

史蒂芬·葛萊恩說,這件事以後,他不再害怕犯錯誤,因為他知道,錯誤往往是學習新知識的良機。科學實驗也是這樣,即使失敗了,也可以促使人思考,帶給人有價值的東西。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失敗是難免的,父母應該明白,失敗是一種學習的契機,應該允許孩子失敗,引導他思考、總結失敗的原因,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鼓勵孩子大膽嘗試

孩子好奇心強,看到大人做什麼,便也想嘗試。比如,看到爸爸騎自行車,雖然自己連自行車都扶不穩,但也阻止不了他那顆敢於嘗試的心。見媽媽洗衣服,也想一起洗。這都是孩子好奇的表現,如果父母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就能給孩子提供獨立的機會。即使孩子在嘗試中失敗了,只要父母不打擊孩子,而是鼓勵他,就很容易引導孩子思考失敗的原因,然後總結經驗,不斷改正,不斷進步。

如果父母不讓孩子嘗試,或者在孩子嘗試失敗後批評孩子,就容易使孩子今後變得不敢嘗試。不敢嘗試的後果是很嚴重的,有個圍棋家說過:『不嘗試是無法知其成敗的。」因此,當孩子要求做某種嘗試時,即使父母知道有許多困難,成功的可能性很低,也應該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去接受考驗。

▶讓孩子明白「失敗是好朋友」

失敗是阻礙,是攔路虎,是敵人,很多人把失敗當成壞東西,唯恐避之不及。其實,反過來想一想,失敗並沒有那麼可怕,失敗可以幫助一個人積累經驗,使人從中反思自己,改進做事的方法。如果沒有失敗,很多人會自以為了不起,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樣就沒有進步的空間。從這個角度說,失敗完全稱得上是良師益友。

在對待孩子的失敗時,父母首先要有寬容的態度,如果孩子失敗之後,父母並沒有表現出生氣和失望,那麼孩子的沮喪心理就沒那麼強烈。如果父母還能進一步告訴孩子:「失敗不可怕,它是你的好朋友,你好好對待它,它就會幫你走向成功。」怎麼對待這位特殊的朋友呢?那就是讓孩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改正做事的方法,從而努力在下一次的嘗試中取得成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