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把握孩子腦袋的最佳記憶時間

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天之計在於晨」,早晨起床後記憶力好,所以要早點起來學習,因此很多人都有晨讀的習慣。這是沒有錯的,因為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消除了疲勞,沒有新的記憶任務干擾,是學習和記憶的高效期,我們的確應該在早晨起床後抓緊時間學習。可是像上面的故事中,愛明不尊重孩子記憶的個體差異,只是依據自身的記憶力規律,強求亮亮跟她一樣睡前,早起後記憶,這顯然不合理,原因是:

雖然我們要注重共同的最佳記憶時間,但也要尊重個體的最佳記憶時間。像上面說的早晨起床後抓緊時間學習、記憶,這是對於大多數人都是適用的,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起床時間的早晚問題,孩子肯定不能和大人比,一般孩子睡得多,七、八點起床很正常。如果天不亮就讓孩子起床記東西,就有些不合情理。如果孩子早上不是自然醒,而是被強迫叫起來記憶,那麼孩子肯定睡不夠,早起記憶根本不可能奏效,也會影響學習和健康。所以不能要求孩子跟

大人一樣,應該尊重他們個體的記憶時間。很多人不瞭解科學的最佳記憶時間。很多家長只是道聽途說,甚至想當然地給孩子佈置或安排「最佳記憶時間」,以致使孩子錯過了真正的最佳記憶時間,這很遺憾。所以我們要瞭解科學的記憶時間,結合孩子的個體記憶情況,在生活中恰當安排。

記憶力提升新策略

善於把握最佳記憶時間,在最佳記憶時間進行記憶,的確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善於瞭解孩子的最佳記憶時間,科學家、生物學者以及教育家等,經長期研究發現,人的最佳記憶時間是:

▶普遍性的最佳記憶時間。

根據生物節律研究表明,就一天來說,一般上午九~十一時,下午三~四時,晚上七~十時,為最佳記憶時間。

根據科學的研究,人的大腦一天一般有四個記憶高潮:第一個高潮是早晨起床後,這個是指睡飽後,即自然醒之後,大腦休息夠了,輕鬆了,記憶力自然高了;

第二個高潮是上午八~十點,這時人的精力最旺盛,大腦工作嚴謹、思考周密,對所學的知識容易理解和消化,算是第二個最佳記憶期;

第三個高潮是晚上六~八點,此時大腦神經活躍,是記憶的黃金時間,可以引導孩子對一天的學習進行總結記憶;

第四個高潮期是睡前一小時,這主要是此時週圍環境比較安靜,影響注意力的情況減少,且人關注外界的能力減弱,容易把心思集中在記憶的東西上,所以是最佳記憶期之一。

上述這些記憶最佳期,是眾多科學研究和大量資料調查得來的,在安排孩子最佳記憶時間時,可以參考上述時間進行。

▶個體的最佳記憶時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佳記憶時間,這是相對於上面的共同的最佳記憶時間來說的。一些人很早就起床,一天的精神很好,到晚上天剛黑就很睏,八、九點就要睡覺;而有些人,越到晚上越有精神,不到凌晨一兩點不睡覺,甚至更晚,早上則起不來;還有的人早睡、晚睡、早起、晚起都沒問題。所以根據這些不同的現象,科學家們依次將人分為:「百靈鳥型」的人、「貓頭鷹型」的人,那些早睡,晚睡都沒問題的稱「亦此亦彼型」。就因為有這些不同的類型,我們才要觀察考慮我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然後根據他們的作息習慣、記憶習慣,結合共同的記憶習慣,來恰當安排孩子的最佳記憶時間,爭取達到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

上面故事中的愛明,應該觀察孩子的個體作息規律,和普遍的最佳記憶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在最佳記憶時間記憶,以此來提高孩子的記憶力。任何家長都應該考慮此問題,以提升孩子的記憶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