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思路决定出路」,在面對困境的時候,只有找到正確的思路,才能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自己走出困境。孩子的思維有「直線性」特點,他們想問題經常會由此及彼,遇到狼,就喊「狼來了」;遇到了小偷,就說「抓小偷」。殊不知,很多時候這種簡單的辦法,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具體情況不同,應該想不同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經常和孩子討論問題,當孩子的想法的與眾不同時,父母應該肯定孩子的想法。即便孩子的想法是錯誤,父母也應該在指出孩子錯誤的同時,肯定孩子敢於「不走尋常路」的做法,鼓勵孩子保持獨立的見解,這對培養孩子的思考力是大有裨益的。
▶讓孩子意識到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的好處
有位母親帶著兒子到同事家做客,孩子很可愛,很受同事喜歡。他們臨走的時候,同事很熱情地讓小男孩自己在果盤裏抓糖果,小男孩沒有拿,只是站在那兒,同事認為小男孩不好意思,就給他抓了一大把糖,裝在小男孩的口袋裏。
在回家的路上,母親問兒子:「你為什麼不自己抓糖呢?』
小男孩說:「因為我的手小,阿姨的手大,她拿的一把糖比我拿的多很多。」雖然這個小男孩的想法並不一定對,但至少它很好地說明了一個道理:換個角度想問題,更容易達到目的。
▶對孩子的思考和回答要有包容的心態
原本孩子的思維比較新穎,經常會讓父母感到出其不意,但為什麼孩子長大了以後,思維就受限了呢?為什麼用常規的辦法解決不了問題時,他們就不懂得嘗試一個新方法呢?其實這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比如,父母對孩子的思考和回答缺乏包容心,經常否定孩子新穎的想法,就很容易壓制孩子的思考力。
父母喜歡以固有經驗和思考模式來要求孩子,老師喜歡以「標準答案」來要求孩子。在這種缺少包容的環境下學習和成長,孩子的新穎觀點難以得到認可,創新想法難以得到肯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放棄思考和創新。因此,父母應該有一種包容的心態,對於孩子解題和想問題的方式,要抱有賞識的心態,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思考力,使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懂得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