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孩子多觀察生活中的微細事物


生活處處皆學問,如果孩子不懂得仔細觀察,是不可能發現這些學問的。觀察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較為持久的從感覺到知覺的過程。「觀」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舌頭品嘗,用肢體觸摸;「察」是細細地看、深入地分析、仔細地比較。從小系統地訓練孩子的觀察力,對培養孩子的思考力有重要意義。因為敏銳的觀察力,是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源泉,這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十分重要。父母培養孩子觀察力的最佳方法是,孩子看見、聽見、觸摸到什麼時,就應該引導孩子細心觀察,並讓孩子記住這些事物。

在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時,父母有必要多提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一些容易被人們忽略的方面,使孩子的觀察力變得獨特而敏銳。在觀察的時候,讓孩子多接觸、多動手,可以使觀察更加細緻入微。在寫作文之前,也應該讓孩子深入實踐觀察一番,這樣才有東西可寫,才能寫得生動真實。

▶教孩子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

在《高大的皂莢樹》中,作者通過各個時期的觀察,收集素材,從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等不同的季節來描寫皂莢;在《海濱小城》中,作者通過觀察,描寫了小城盡頭的海邊、小城的公園、小城的街道、小城的庭院;在《觀潮》中,作者既留心了江潮發出的聲音,又觀察了江潮的細微變化,還觀察了觀潮人群的情緒反應,把江潮描寫得繪聲繪色,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來描寫。正如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觀察一景一物、一人一木,都應該如此。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這樣才能觀察得細緻。

▶教孩子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突出重點

任何事物都有獨特的個性,在觀察的時候,如果不能抓住事物的個性,就難以抓住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點。因此,在引導孩子觀察的時候,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抓住事物的特點,比如觀察爬山虎,那麼重點就在於爬山虎的「腳」以及「爬」牆的特性。在觀察的時候突出重點,有所區別,才能抓住特點。

▶教孩子掌握觀察的方法及觀察的順序

觀察某一事物,要講究條理,要遵循一定的順序,空間順序有前後、左右、上下、裏外,時間順序有早、中、晚和春、夏、秋、冬,只有理清了空間和時間順序,觀察的時候才能做到有條不紊,逐層深入,而不是隨心所欲,胡亂看幾眼就草草了事。平時父母教孩子觀察某個東西的時候,如果發現孩子觀察沒順序,應該及時指出來,引導孩子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這樣有助於孩子觀察得更仔


留言